尽管美国政府无视事实,对中国的无人机提出所谓的“安全担忧”,但美国农民对中国企业生产的无人机及其相关系统的依赖度却在实际需求的推动下不断上升。
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17日报道,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USMEF)副主席布伦茨(David Bruntz)近期打算为自己在内布拉斯加州的牧场购买用于监控牛群的无人机。然而,经过一番搜寻,他发现只有中国的科技巨头大疆能提供“价格公道”的解决方案。
据悉,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企业早已在美国无人机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现在,大疆针对农业场景,推出了一系列专用解决方案,如播种、喷洒农药和追踪牲畜,其产品在农业领域得到了迅速推广。布伦茨感叹:“普及速度非常快。”
与内布拉斯加州的许多农民一样,布伦茨担忧供应链可能会中断,但目前,他觉得自己别无选择。与本土制造的同类产品相比,中国的相关产品不仅价格实惠,性能也更为出色,堪称物美价廉。
布伦茨直言:“他们在许多技术领域确实有优势,解决办法是美国自己研发这类产品。”
他还提到,对当地农民来说,改用美国制造的无人机和其他农业科技设备“既不便利,也不划算”。
实际上,在美国农业领域,中国技术的应用远不止无人机。内布拉斯加州的养牛户透露,他们使用的智能耳标和控制系统也“广泛”采用了中国技术和零部件。
无人机市场调研机构Drone Industry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全球70%至80%的商用无人机由中国制造,并在传感器、速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明确指出,大疆是世界最大的商用无人机制造商,占据了美国商用无人机市场90%的份额。如今,该公司正积极拓展农业和其他工业用途,将其作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以大疆去年推出的Agras T100为例,这款专为大规模商业种植者设计的无人机,配备了100升液体喷洒系统和150升播撒系统,支持100公斤有效载重,搭载多重雷达与视觉感知系统,不仅能够胜任夜间作业,还为精准农业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美联社报道,随着中国无人机产业的迅猛增长,这一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为农业等领域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美国方面却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无端地对大疆等中国科技公司的无人机系统提出信息安全风险的质疑。
自2017年起,美国国防部以“数据安全隐患”为由,一度禁止美军使用大疆的无人机产品,并对其实施了为期一年的制裁。2020年,美国商务部又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名义,将包括大疆在内的多家中国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去年3月,美国“中国委员会”提议对从中国及其他国家转运至美国的无人机征收更高关税,并推动美国本土无人机制造商的发展。去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年度军事法案中包含了一项条款,规定若审查发现大疆等中国无人机制造商的产品存在“不可接受的国家安全风险”,将禁止其在美国销售。
近期,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宣布,全国范围内禁止外国买家购买美国农田,并暗示可能收回中国投资者持有的土地。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对无人机系统及其零部件启动了专项审查。有报道指出,鉴于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这一举措可能为征收关税和保护主义措施埋下伏笔。
针对美方的无端指控,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曾明确指出,美国此举是对国家安全概念的滥用,是对他国产业的打压,将干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并损害包括美国消费者在内的各方合法权益。
《南华早报》引用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莫萨瓦-拉赫马尼商业与政府中心高级研究员科利尔(Andrew Collier)的观点,他认为美国不太可能限制中国农业无人机的使用,因为许多农民居住在政治倾向保守的红州,且不愿改用成本更高的外国产品。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梅农(Jayant Menon)则认为,随着中国无人机融入更多人工智能功能,华盛顿的态度可能会转变,因为他们希望保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尽管如此,美国与中国无人机产业的脱钩并非易事。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出口无人机372万台,总价值达21亿美元。市场研究公司“无人机行业洞察”指出,中国企业在无人机零部件供应方面也占据主导地位,许多外国制造商严重依赖中国供应商的零部件。在此之前,有消费者向英国《金融时报》透露,欧洲制造商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中国,他们尝试仿制欧洲无人机,但未能达到与中国相同的科技水平。